民间借贷中利息与违约金的约定
民间借贷中,当事人既约定利息,又约定违约金,在实践中较为常见。对此,相关法律有以下规定:
1. 利息和违约金的性质不同
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借款给债权人带来的收益,而违约金则是借款人违反借贷合同约定所应当承担的惩罚性费用。
2. 不得重复计算
如果借款合同中既约定利息,又约定违约金,且违约事实发生,借款人只需承担违约金或利息中较高的一项,不得重复承担。
3. 违约金的计算
约定违约金的,违约金的计算应以约定为准。但如果约定的违约金额过高,明显不合理,法院可以予以适当调整。
4. 法律禁止约定的违约金
法律禁止约定两种情形下的违约金: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阻却违约金
消费者在因借贷产生纠纷时,一方主张由消费者承担违约金
5. 约定违约金的效力
若违约金约定合法有效,且违约事实发生,债权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支付违约金。但需要注意的是,违约金的约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否则无效。
提示:
在民间借贷中,当事人应妥善处理利息和违约金的约定,避免纠纷。建议当事人采取书面形式签订借贷合同,明确约定利息、违约金等条款。如发生纠纷,应及时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民间借贷既约定利息又约定违约金如何处理
在民间借贷中,出借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往往会与借款人约定利息和违约金。那么,当借贷双方既约定利息又约定违约金时,该如何处理?
1、选择适用一种
民法典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利息的,出借人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利息,但不能同时适用。这一规定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防止出借人通过同时适用违约金和利息获得过高收益。
2、考虑约定内容
如果借贷双方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利息,但未明确约定适用哪一项,则需要考虑违约金和利息的约定内容。如果违约金数额较高,而利息数额较低,则出借人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反之,如果利息数额较高,而违约金数额较低,则出借人可以选择适用利息。
3、关注实际情况
在实际处理中,还要考虑民间借贷的情形和借款人的具体情况。例如,如果借款人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违约,则出借人不能主张违约金。如果借款人已偿还部分借款,则违约金和利息的计算范围应相应调整。
4、及时提出主张
出借人应在发现借款人违约后及时向借款人提出主张,避免因诉讼时效届满而丧失胜诉权。如果借款人对违约金或利息有异议,可以协商解决或提起诉讼。
民间借贷既约定利息又约定违约金时,出借人应当综合考虑约定内容、实际情况等因素,选择适用一种或协商解决。同时,及时提出主张,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