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无差别点时,选择负债的主要原因如下:
税务节约:
负债产生的利息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从而减少应税所得额,增加息税前利润。而股东权益融资(如发行股票)无法享受该税务优惠。
财务杠杆效应:
负债可以作为财务杠杆,放大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当实际利润较高时,负债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可以进一步提升股东的收益。
改善财务灵活度:
负债可以增加公司的财务灵活度。在需要资金时,可以通过借贷而非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避免稀释股权。
降低财务风险:
相较于股权融资,负债的偿还期限明确,财务风险更低。而且,在公司破产清算时,债权人比股东拥有优先受偿权。
需要注意的是,负债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如利息支付压力、财务杠杆导致的损失放大效应等。因此,公司在进行负债融资时需要谨慎评估其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
当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无差别点时,选择负债可以带来税务节约、财务杠杆效应、改善财务灵活度和降低财务风险等好处。但需要注意评估并管理好相关的风险。
当预计息税前利润(EBIT)高于无差别点时,采用债务筹资更有利。
无差别点是指 EBIT 下降到某个水平时,债务和股权筹资的资本成本相等的点。当 EBIT 高于无差别点时,这意味着企业有较大的息税前利润空间可以覆盖债务利息,因此债务筹资的杠杆效应可以放大股东收益。
采用债务筹资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财务杠杆:债务利息可作为税盾,降低企业整体税后成本,从而提升股东收益。
资本成本低:债务利息一般低于股息,因此债务筹资的资本成本低于股权筹资。
融资便利:债务筹资手续相对简单快捷,企业可以快速获得资金满足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债务筹资也存在一定风险:
财务风险:高额的债务会导致财务风险增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受到考验。
违约成本:如果企业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可能面临巨额违约成本,包括利息罚款和信用受损。
因此,在采用债务筹资时,企业需要谨慎评估财务风险和收益,确保不会过度举债,影响企业运营和财务健康。
在企业财务分析中,息税前利润(EBIT)与每股收益(EPS)之间存在一个息税前利润无差别点(EBITI)。该点是 EBIT 水平,在此水平下,公司是否使用债务或股权融资变得无关紧要。
当预计 EBIT 小于 EBITI 时,这意味着公司使用债务融资的优势大于股权融资。这是因为债务利息在计算 EBIT 时被扣除,而在计算 EPS 之前不扣除。因此,债务融资可以降低 EBIT 但增加 EPS,从而提高每股收益率。
当预计 EBIT 大于 EBITI 时,情况就相反了。此时,股权融资的优势更大。这是因为股权融资不会增加财务成本,而债务利息会降低 EBIT 和 EPS。因此,股权融资可以提高 EBIT 和 EPS,从而提高每股收益率。
确定 EBITI 对于企业选择合适的融资结构非常重要。如果预计 EBIT 小于 EBITI,则债务融资可以最大化每股收益率。但是,如果预计 EBIT 大于 EBITI,则股权融资更可取。
当预计 EBIT 小于 EBITI 时,债务融资的优势大于股权融资,因为债务利息可以增加 EPS。而当预计 EBIT 大于 EBITI 时,股权融资的优势更大,因为股权融资可以提高 EBIT 和 E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