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执行后能否再申请执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我国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五条 【停止执行】
被执行人履行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停止执行。
第二百六十六条 【终结执行】
(一)被执行人全部履行判决、裁定的;
(二)申请执行人撤销申请的;
(三)人民法院发现判决、裁定有错误的;
(四)执行不能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情形中,第二百六十六条(二)项和(四)项与放弃执行有关。
(二)申请执行人撤销申请
如果申请执行人撤销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应当终结执行程序。撤销执行申请不可撤销,且因申请执行人单方行为终止执行程序,不能再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四)执行不能
执行不能是指无法找到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或者找到了被执行人但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对于执行不能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终结执行程序。但是,对于执行不能的案件,申请执行人可以重新提供线索或者有新的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重新申请执行。
因此,放弃执行的行为具体包括两种情形:撤销执行申请和申请执行人发现执行不能。对于这两种情形,法律规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是否可以再申请执行取决于具体情况。
执行人放弃执行 执行裁定书
执行程序中,执行人具有申请执行权。当执行人放弃执行时,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执行人放弃执行的情形
执行人放弃执行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执行标的已履行或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履行;
执行费用过高,执行标的价值不足以支付;
执行人认为继续执行无实际意义;
其他法定情形。
放弃执行的法律后果
执行人放弃执行后,会产生以下法律后果:
执行程序终结:执行程序会因执行人的放弃而终结,执行裁定书不再具有强制执行力。
责任承担:执行人放弃执行,可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如损害赔偿责任。
权利丧失:执行人放弃执行后,其申请执行的权利将丧失,无法再次向法院申请执行。
其他影响:执行人放弃执行还会影响到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如债权人、债务人等。
放弃执行的程序
执行人放弃执行,需要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法院审查申请后,会作出终结执行程序的裁定。
注意事项
执行人放弃执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谨慎考虑放弃执行的理由,避免因不当放弃而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及时向法院提交放弃执行的申请,以免影响其他相关方的权利;
了解放弃执行的法律后果,避免因放弃执行而损害自身或他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