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扣除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额
在个人所得税申报中,“可扣除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额”是一个重要的税收减免项目。它允许纳税人在与其主要住所相关的房屋贷款利息支出中扣除一定金额。
什么是可扣除利息?
可扣除利息是指用于购买、建造或大幅改善主要住所的贷款。这包括房屋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和家庭净值信贷额度中的利息支出。
扣除限额
对于房屋贷款利息支出的扣除限额因纳税申请人申报状态而异:
单身申报人:25万美元
已婚夫妇联合申报:50万美元
已婚夫妇分居申报:25万美元
谁有资格扣除?
要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纳税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拥有并居住在主要住所中
贷款用于购买、建造或大幅改善住所
房屋贷款利息已实际支付
如何扣除?
纳税人可以通过填写附表A(表格1040)来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支出。附表A为按项目列项扣除提供详细清单,其中包括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
好处
可扣除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额可以为纳税人节省大量的税款。通过减去利息支出金额,纳税人的应税收入会减少,从而降低他们的税收责任。
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期限受限
为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支持居民自住住房需求,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等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32号),其中规定:“纳税人购买自用住房发生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以下期限内按揭贷款每月还款额的利息部分,可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贷款期限在20年以内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贷款期限超过20年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360个月。
(二)自2019年1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第二套改善型普通住房的,贷款期限在20年以内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120个月;贷款期限超过20年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180个月。
该规定对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期限作出了明确限制,有助于规范住房贷款利息扣除管理,保障税收政策公平公正。
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期限
在住房贷款的还款过程中,借款人可享受个人所得税的抵扣优惠,即扣除贷款利息。但这一扣除并非无限期,而是存在一定的期限限制。
根据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借款人为购买自用住房取得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后按实际贷款利息支出额度的扣除期限,按照如下方式据实扣除:
贷款期限为五年以上的,前五年可扣除。
贷款期限为五年以下的,贷款期间内可扣除。
也就是说,对于贷款期限超过5年的情况,借款人可以在贷款的前五年内享受利息扣除的优惠。贷款期限为5年或5年以下的,借款人在贷款期间内的全部利息支出都可以扣除。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贷款利息扣除的额度每月最高不超过1,000元。对于多套住房贷款,其利息支出扣除的总额每月不超过1,200元。
这一期限限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纳税人通过长期贷款来抵扣高额利息,达到避税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避免借款人因过度负债而陷入财务困境。
可扣除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额计算
2022 年以来,个人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按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1. 首次购房
首次购买自用住房,贷款期限在 5 年以上的,自住房贷款实际发生利息支出不超过 100 万元的,按每年 100 万元计算扣除;超过 100 万元的,超出部分不能扣除。
2. 非首次购房
非首次购买自用住房,自住房贷款实际发生利息支出不超过 50 万元的,按每年 50 万元计算扣除;超过 50 万元的,超出部分不能扣除。
计算步骤:
1. 确定购房性质,是首次购房还是非首次购房。
2. 统计实际发生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3. 根据首购或非首购的标准,按 100 万元或 50 万元取较小的金额作为可扣除额。
4. 将实际发生的利息支出与可扣除额进行比较,取较小的金额。
示例:
小明是首次购房,贷款金额 100 万元,贷款期限 5 年,实际利息支出 60 万元。
计算:
可扣除额:100 万元
实际利息支出:60 万元
可扣除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额为 60 万元。
注意:
可扣除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仅限于首次购房或自住房贷款,不包括商业贷款、房贷转贷或二次贷款。
每年可扣除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额不累计,超过规定金额的部分不能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