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关于网络借贷的规定,旨在保护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网络借贷市场。
主要规定:
法律保护范围:民法典适用于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有效性:网络借款合同应符合一般借款合同的成立要件,并通过电子签名或其他方式确认出借人和借款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信息披露义务:网络借贷平台负有向借款人和出借人披露借款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的义务。
贷款利率限制:民法典规定,网络借贷平台放贷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上限(目前为年利率36%)。
违约责任:借款人逾期还款,网络借贷平台可以要求支付逾期利息和罚息。出借人违约,应当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借款人为自然人的,网络借贷平台应保障其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损害其合法利益。
意义:
民法典对网络借贷的规定,有利于:
规范网络借贷市场秩序,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防范网络借贷风险,避免出现大规模违约事件。
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提供融资支持。
中国人民法院关于网上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
为规范网上民间借贷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8月出台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网上民间借贷作出了司法解释。
一、适用范围
该司法解释适用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通过互联网形式形成的民间借贷关系纠纷。
二、合同认定
网上借贷合同以双方当事人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的借款申请、出借人同意出借和借款实际发生的电子数据等形式表现的。合同应具备借贷主体、借款数额、借款期限、利息约定等主要条款。
三、利息认定
网上借贷的利息约定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超出国家规定利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贷双方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收取利息。
四、风险提示
网上借贷平台应当对借款人进行风险提示,包括借款利率、逾期还款后果、征信影响等。借款人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借贷。
五、证据认定
网上借贷的电子数据,包括借款申请、出借人同意出借、借款实际发生等,可以作为认定借贷合同存在、内容及效力的证据。
六、免责条款
网上借贷平台对于借贷双方的违约行为不承担责任,但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减少借贷双方的损失。
该司法解释的出台,为网上民间借贷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保障,促进了网络借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