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信息网贷:网络陷阱需谨慎
网络贷款日益普及,不法分子却利用虚假信息诱骗用户贷款,导致众多人陷入债务危机。
虚假信息网贷往往宣称放款快、利息低,并通过短信、广告等渠道广泛传播。为了吸引用户,骗子会伪造官方网站、APP,冒用正规金融机构的名称或标识。
当用户点击这些虚假信息时,会跳出贷款申请页面,要求提供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骗子获取这些信息后,便会通过各种手段冒充银行或金融机构向用户发送贷款通知,并要求其支付手续费、押金等。
不少人看到巨额贷款额度后,便被冲昏头脑,不假思索地缴纳费用。当他们发现所谓贷款并没有到账,而是被骗取了大量资金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虚假信息网贷祸害无穷,不仅侵犯了用户的个人信息,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骗子往往流窜作案,很难追查和打击。
因此,对于网络贷款,用户务必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虚假信息。正规网贷平台不会要求用户支付任何费用,也不会使用短信、广告等渠道推广贷款业务。
如果发现可疑贷款信息,请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切记,网络世界陷阱重重,谨慎为上。
虚假信息网贷会坐牢吗
网贷,即网络贷款,已成为便捷的借贷方式。以虚假信息申请网贷的行为却可能触犯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3条规定,以欺诈手段骗取贷款、信贷资金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虚假信息网贷的行为,即利用虚假的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等信息,骗取网贷平台的贷款或信贷资金,属于欺诈手段,且数额达到一定程度(一般为10万元人民币以上),则构成诈骗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诈骗罪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因此,以虚假信息申请网贷的行为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一旦被发现并立案侦查,很有可能面临刑事处罚,甚至坐牢。
需注意的是,网贷平台也存在审查不严的责任,在审核贷款申请时应尽到必要的谨慎和核查义务。如果网贷平台在明知或应知申请人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下仍发放贷款,也可能涉嫌犯罪。
虚假信息网贷不仅会损害个人的信用,还可能触犯刑法,给自身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在进行网贷时,应诚信守法,避免使用虚假信息骗取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