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核查经营贷流入楼市细节曝光
近日,北京对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专项检查进入收尾阶段。检查中发现,个别银行存在贷前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经营贷被挪用至购房、炒房等非经营用途。
某国有银行分行调查发现,客户A以购置办公场所的名义申请了500万円经营贷,但调查人员实地走访发现,该办公场所早已转让他人。客户A的行为已涉嫌欺骗贷款,银行已对其采取相关处罚措施。
某股份制银行也发现,客户B在获得经营贷后,将贷款资金分拆转账至多个账户,其中部分资金被用于购房。银行已终止该笔贷款合同,并向征信系统报送不良记录。
检查还发现,部分贷款中介机构在经营贷申请过程中,为客户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伪造财务报表等违规操作。这些中介机构不仅干扰了金融秩序,也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部门表示,将持续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行为。对违规银行和中介机构,将采取行政处罚、约谈整改等措施。同时,也提醒市民,切勿轻信中介机构的虚假宣传,规范使用经营贷资金,避免因违规行为遭受损失。
北京严查经营贷流入房市
近日,北京市银保监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检查发现,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存在违规发放经营贷、伪造或变造担保材料、贷款用途监测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违规行为,相关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责令银行和金融机构暂停或限制业务;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加强风险排查和贷前调查;
完善贷后管理机制,加强资金流向监测。
同时,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部门也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监管,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经营贷违规流入情况。对于违规购房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采取限制贷款、限制交易等措施。
本次严查表明,北京市坚决遏制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市,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购房者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贷款,避免违规操作,切勿投机炒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