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合同签了钱没到账,合同生效吗?
贷款合同的生效需要满足三个法定要件:
真实的意思表示:双方当事人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对合同内容有真实、明确的认识。
标的明确:合同所约定的贷款金额、利率、期限等重要条款必须明确。
合法目的: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贷款合同签订后,如果贷款人没有将贷款资金及时转入借款人指定的账户,则合同尚未生效。这是因为,贷款资金的支付是贷款合同履行中的重要内容,对合同的效力产生重大影响。
《合同法》规定,合同成立后,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另一方有权请求履行或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因此,在贷款合同签订后,贷款人未按约定及时支付贷款资金,借款人可以依法请求贷款人履行合同,或者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文本中如果约定贷款资金未到账前合同不生效,则该约定有效。这种情况下,只有当贷款资金到账后,贷款合同才生效。
贷款合同签了钱没到账,合同尚未生效。借款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催促贷款人尽快支付贷款资金,或者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贷款合同签了没放款算不算违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合同生效
贷款合同在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原则上合同签署后,即使未放款,贷款人也构成违约。
例外情况
但以下情况除外:
合同约定有放贷期限:如果合同中约定银行在一定期限内放款,且在该期限内银行已尽合理努力促使贷款发放,但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非银行原因导致不能放款,则银行不构成违约。
贷款人审查发现借款人不符合放贷条件:在合同签订后,贷款人进行审查发现借款人不符合放贷条件,且已及时通知借款人并说明理由,则贷款人不构成违约。
借款人主动放弃贷款:在合同签订后,借款人主动要求放弃贷款,则贷款人不构成违约。
违约责任
如果贷款人违约,借款人可以要求其:
支付违约金: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
赔偿损失:因贷款人违约给借款人造成的实际损失。
继续履行合同:要求贷款人尽快放款。
建议
为避免纠纷,建议借款人在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时: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放贷期限和条件。
保证自身符合贷款条件,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如需主动放弃贷款,应及时明确告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