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是属于损益类科目,记在借方。
原因如下:
所得税费用是一种费用:所得税是一种企业在取得收入后,需要向国家缴纳的税金,属于企业的一项支出。
费用类科目记借方:根据会计的基本原则,费用类科目记借方,表示企业增加了费用。
所得税费用增加,意味着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税金:当企业的收入增加或利润增加时,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导致所得税费用的增加。
所得税费用的增加,表明企业发生了更多的费用,导致当期的利润减少。因此,所得税费用被记在借方,表示企业增加了费用,减少了利润。
所得税既不是借方增加,也不是贷方增加,而是损益类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
损益类科目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损益情况的科目,反映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负债类科目是指反映企业所欠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或应履行的义务的科目,反映的是企业需要向外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款项或承担的义务。
所得税是企业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它是企业的一项负债。因此,所得税的增加会反映在负债类科目中,导致企业负债增加。
会计记账中,借方增加和贷方增加的概念仅适用于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是指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科目,如现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对于资产类科目,借方增加表示资产增加,贷方增加表示资产减少。
对于所得税这种负债类科目,借方和贷方增加的概念不适用。当企业应缴纳所得税增加时,会记为负债类科目——所得税的借方,导致所得税负债增加;而当企业实际缴纳所得税时,会记为负债类科目——所得税的贷方,导致所得税负债减少。
所得税费用借贷方是减少费用,增加所得税应交税款。
所得税费用的计提原理是按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该期间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因此,所得税费用本质上是一种间接费用,反映了企业在取得收入过程中产生的税收负担。
当所得税费用发生时,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所得税应交税款科目。由此可见,所得税费用的增加意味着应交税款的增加。同时,由于所得税费用是费用类科目,借方增加意味着费用的增加。
相反,当应交税款增加时,贷记所得税应交税款科目,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这表明所得税费用的减少,即应交税款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