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账时,判断科目放在借方还是贷方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则和会计原则。
借方
资产类科目(增加时)
费用类科目(增加时)
损失类科目(增加时)
负债类科目(减少时)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减少时)
贷方
资产类科目(减少时)
费用类科目(减少时)
损失类科目(减少时)
负债类科目(增加时)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增加时)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收到现金时,借方:现金(资产增加);贷方:银行存款(负债增加)
支付工资时,借方:工资费用(费用增加);贷方:银行存款(资产减少)
发生利润时,借方: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贷方:收入(收入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科目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分录方。例如,预收账款在收到时属于资产(借方),而在收取时属于负债(贷方)。
还应遵循双重记账原则,即每笔交易都至少涉及一个借方和一个贷方,且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相等。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区分
会计科目按照其财务报表的作用分为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在会计分录中,每个科目都有借贷方向,分为借方和贷方。
资产类科目
借方:增加资产,或资产价值减少
贷方:减少资产,或资产价值增加
如:现金、应收账款等
负债类科目
借方:减少负债,或负债价值增加
贷方:增加负债,或负债价值减少
如:应付账款、长期借款等
权益类科目
借方:减少权益,或权益价值增加
贷方:增加权益,或权益价值减少
如:实收资本、利润分配等
收入类科目
借方:减少收入,或收入价值增加
贷方:增加收入,或收入价值减少
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
费用类科目
借方:增加费用,或费用价值减少
贷方:减少费用,或费用价值增加
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辅助记忆方法:
借贷相抵法:在会计分录中,借方总额等于贷方总额。
账户增加法:如果账户增加,则借方为增加,贷方为减少;反之亦然。
账户减少法:如果账户减少,则借方为减少,贷方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