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二利率,即借款利率为每年36%,是民间借贷中较为常见的利率。对于二分二利率是否属于高利贷,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一些法律专家认为,二分二利率明显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且接近国家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24%),因此属于高利贷。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二分二利率虽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但不一定属于高利贷,需结合具体借贷情况进行判断,例如借款期限、借款用途、还款能力等因素。
目前,我国对于高利贷的认定主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规定,出借人与借款人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因此,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且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则可能会被认定为高利贷。而在二分二利率的情况下,虽然利率超过了24%,但如果借贷双方协商一致,且借款人有能力按期偿还,则不一定会被认定为高利贷。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二分二利率不被认定为高利贷,也不代表其合理合法。高利贷不仅损害借款人的利益,也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因此借贷双方应谨慎借贷,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二分的利息受法律保护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的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于没有约定利息的借款,出借人可以请求借款人在逾期返还借款期间,按照不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的利息偿还。
因此,二分的利息是否受法律保护,需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1. 约定利息为二分
如果借贷双方在借款合同时明确约定利息为二分,则该约定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出借人支付利息。
2. 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利息无效
如果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或者约定利息无效,则出借人可以请求借款人在逾期返还借款期间,按照不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的利息偿还。
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还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如果借款利率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在没有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下,二分的利息受法律保护,但仅限于借贷双方明确约定利息为二分的情况。如果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利息无效,则出借人只能请求借款人在逾期返还借款期间,按照不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的利息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