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网贷法院不受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小额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借款人因逾期还款而面临催收等困扰。面对这种情况,法院却往往不受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的标的额一般为5万元以上。对于小额网贷纠纷,由于其标的额较小,通常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之间,因此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过部分的利息不予支持。而小额网贷平台往往收取高额利息,远超24%的年利率上限,属于无效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无法支持小额网贷平台的诉讼请求,导致借款人即使逾期不还,也无需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对于小额网贷逾期还款,借款人应及时与网贷平台协商还款计划,避免因催收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2020年网贷法院不受理的传言
2020年初,网上传出“法院不再受理网贷案件”的传言,引发了广泛关注。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辟谣,明确表示网贷案件仍然受理。
网贷案件不受理的传言源于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民间借贷规定》)部分条款的误解。《民间借贷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借款人,请求返还本金、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该规定也规定,“出借人为金融机构和从事民间借贷业务的企业,借款人为自然人的,人民法院不受理。”
这一规定并非意味着法院不再受理网贷案件,而是针对金融机构和从事民间借贷业务的企业发放的网贷不予受理。对于个人之间的网贷,法院仍然受理。
因此,2020年法院不受理网贷案件的传言是不真实的。如果网贷平台出现逾期或违约行为,借款人仍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院不受理网贷诉讼,并不意味着借款人可以不还钱。
虽然部分地区法院暂缓受理部分网贷案件,但这种暂停并非永久性,亦不意味着网贷债务免除。此举的目的是为相关部门提供整顿网贷行业的缓冲期,而不是彻底否定网贷的存在或合法性。
网贷合同受法律保护,即使法院暂时不受理诉讼,借款人的还款义务也依然有效。借款人仍应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还款,否则将面临信用受损、催收骚扰等后果。
相关监管部门正在整顿网贷行业,其目的是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不是纵容逃废债务。网贷平台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合理合规开展业务,借款人也应理性借贷、按时还款。
因此,法院不受理网贷并不意味着借款人可以不还钱。相反,借款人仍应履行还款义务,维护自身信用,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网贷行业的监管。
网上小额贷款不还,对方也拿你没办法,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虽然小额贷款的金额较小,但如果不按时偿还,同样会产生逾期费用和不良征信记录。
逾期费用
大多数小额贷款平台都会对逾期未还的贷款收取逾期费用,通常按日计息,日息率为万分之五左右。这将增加贷款人的还款成本。
不良征信记录
逾期还款会记录在个人征信报告中。不良征信记录会影响贷款人的信用评级,导致以后难以申请其他贷款或信用卡。
催收措施
如果贷款人长期拖欠还款,贷款平台可能会委托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催收。催收机构的催收手段可能包括电话、短信、上门等。频繁的催收会给贷款人带来骚扰和压力。
法律途径
在某些情况下,贷款平台可能会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应收款项。贷款平台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贷款人偿还欠款并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
因此,网上小额贷款如果不还,贷款平台并不是毫无办法。他们可以通过逾期费用、催收以及法律诉讼等方式追讨欠款。为了维护自身信用和财务健康,及时偿还小额贷款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