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类账户的记账规则规定,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
其原理是:
收入、利润等增加所有者权益的项目,贷方登记增加额,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成本、费用等减少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借方登记减少额,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具体来说,损益类账户主要包括:
收入类账户:贷方登记收入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减少额。
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成本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减少额。
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费用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减少额。
利润类账户:贷方登记利润增加额,借方登记利润减少额。
损益类账户遵循的原则是:
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贷方总额减去借方总额,得到账户期末余额,反映账户的增减变化。
损益类账户期末余额通常为贷方余额,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但亏损时,则为借方余额,表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损益类科目是会计科目中记录收入和支出的科目,按照会计分录的规则,损益类科目遵循以下原则:
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收入类科目:
当企业发生收入时,记借收入类科目,表示收入增加。
当企业将收入转出或冲销时,记贷收入类科目,表示收入减少。
费用类科目:
当企业发生费用时,记借费用类科目,表示费用增加。
当企业将费用转出或冲销时,记贷费用类科目,表示费用减少。
举例:
销售收入增加:借方"营业收入",贷方"应收账款"
支付原材料费用:借方"制造费用",贷方"库存现金"
需要注意的是,损益类科目与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不同,它们的借贷方向与科目余额的变化方向一致。也就是说,损益类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收入或费用,而贷方余额则表示转出或冲销的收入或费用。
损益类科目是指记录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益和费用的会计科目。通常情况下,损益类科目的借方余额表示减少,贷方余额表示增加。
原因:
损益类科目的借方记录的是减少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业务和事项,例如:
费用:用于记录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亏损:当企业经营产生亏损时,也会借记损益类科目。
损益类科目的贷方记录的是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业务和事项,例如:
收益:用于记录企业发生的各种收益,会增加所有者权益。
利润:当企业经营产生利润时,也会贷记损益类科目。
例外情况:
虽然大多数损益类科目遵循借方减少贷方增加的原则,但也有例外情况。例如:
营业外收入:属于损益类科目,但是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营业外支出:属于损益类科目,但是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总体而言,损益类科目通常遵循借方减少贷方增加的原则。但是,需要特别注意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例外情况。通过理解这一原则,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正确记录企业的收益和费用,从而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