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调整借贷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当期损益进行调整,以使其反映实际的经营业绩。主要有以下原因:
1. 非经常性损益调整:企业发生的非经常性损益,如资产处置收益、投资收益等,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无关,需将其从损益表中分离出来,以反映经常性经营业绩。
2. 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调整:企业在前期预提的费用或待摊的费用,在后期实际发生或摊销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匹配相关时期的收入和费用。
3. 递延收益和递延损失调整:企业因某些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收益或损失,需要在未来期间分期确认,需对其进行调整,以反映该收益或损失的逐期摊销情况。
4. 减值准备调整:企业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减值准备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变化。
损益调整借贷需要遵循以下规则:
1. 借方增加收益或减少费用。
2. 贷方减少收益或增加费用。
损益调整借贷的目的是使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
损益调整借方是表示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具体会计科目。在某些情况下,借方表示增加,而在其他情况下,则表示减少。
借方表示增加的科目:
收入:借方代表收入的增加。
费用:借方代表费用的增加。
存货:借方代表存货价值的增加。
资产:借方代表资产价值的增加。
应付账款:借方代表应付账款的增加。
借方表示减少的科目:
股本:借方代表股本的减少。
留存收益:借方代表留存收益的减少。
负债:借方代表负债的减少。
收入:有时,借方也可以代表收入的减少(例如,坏账准备)。
费用:有时,借方也可以代表费用的减少(例如,预付费用摊销)。
了解借方是否表示增加或减少的规则对于正确记录会计分录非常重要。错误的借方或贷方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损益调整借方在收入、费用、存货、资产和应付账款科目中表示增加。
损益调整借方在股本、留存收益、负债、某些收入和费用科目中表示减少。
在损益表中,“损益调整科目”反映的是当期的收入和支出的增减。借贷方通常表示以下情况:
增加当期收入:
例如借记坏账收回、收入递延的摊销等,会使当期的收入增加。
减少当期费用:
例如借记折旧费用、摊销费用等,会使当期的费用减少。
增加当期损益:
例如借记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会使当期的损益增加。
减少当期亏损:
例如借记应收款项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会使当期的亏损减少。
具体而言,损益调整科目的借贷方表示:
借方:计入当期增加的收入或减少的费用,使当期损益增加。
贷方:计入当期减少的收入或增加的费用,使当期损益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损益调整科目的借贷方向与资产、负债等项目的借贷方向不相同。借贷方表示增加或减少的项目,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科目性质和业务实际确定。
损益调整借贷方向表示了收入和支出中特定项目的增加或减少。借贷方向的判断取决于该项目是收入还是支出,以及是增加还是减少。
收入科目
借方:收入增加
贷方:收入减少
支出科目
借方:支出减少
贷方:支出增加
举例说明
销售收入增加时,借方增加,表示收入增加。
采购成本增加时,贷方增加,表示支出增加。
职工薪酬发放时,贷方增加,表示支出增加。
营业外收入收取时,借方增加,表示收入增加。
特殊情况
某些科目在借贷方向上与常规规则不同,例如:
库存: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与一般支出科目规则相反)。
应收账款: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与一般收入科目规则相反)。
损益调整借贷方向表示了收入和支出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收入科目遵循借增贷减的规则,支出科目遵循借减贷增的规则。特殊科目需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借贷方向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