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加强民间借贷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银保监会持续加强民间借贷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一、明确民间借贷监管范围
银保监会明确了民间借贷监管范围,包括:以营利为目的向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向借款人收取利息,但不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存款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银保监会重点打击以下民间借贷违规行为:
1.超出监管规定的借贷利率;
2.暴力催收、恶意讨债;
3.无照经营、非法集资;
4.虚假宣传、欺诈借款人;
5.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三、强化监管措施
银保监会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
1.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民间借贷机构合规经营;
2.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建立黑名单制度;
3.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行为;
4.完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健全处罚机制。
四、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银保监会提醒金融消费者,选择民间借贷机构时应谨慎,选择正规的、信誉良好的机构。同时,借款人应理性借贷,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
五、持续加强监管力度
银保监会将持续加强民间借贷监管力度,坚决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通知,旨在遏制民间借贷乱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通知明确,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年利率36%,否则视为无效。同时,借贷双方应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借款金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内容。
通知要求民间借贷平台不得从事非法集资、洗钱等违法活动。借贷平台应建立健全贷前审查、贷后管理等机制,防范风险。
此次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有利于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抑制高利贷泛滥,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同时,也有利于拓宽民间借贷渠道,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银保监会此举将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降低借贷风险,促进其良性发展。借贷双方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维护自身体制利益。
银保监会关于民间借贷新规
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健康有序的金融生态,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了民间借贷的定义、范围和监管原则。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以借贷为目的而达成的合同,但银行、信托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不属于本《通知》的监管范围。
《通知》强调了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原则,规定民间借贷合同应遵守《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明确了民间借贷利率的限制,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此利率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通知》还明确了民间借贷中借款人的信息披露义务,要求借款人如实向出借人提供借款用途、还款能力等相关信息。同时,出借人也有义务对借款人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审慎决策。
《通知》的出台旨在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民间借贷双方应严格遵守《通知》规定,依法依规开展借贷活动,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