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借贷加减规则
在编制利润表时,借贷加减遵循以下规则:
收入类科目(借方):
营业收入、利息收入等增加利润的科目,借方增加。
费用类科目(贷方):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减少利润的科目,贷方增加。
损益类科目(贷方):
营业亏损、投资亏损等减少利润的科目,贷方增加。
营业利润、利息收入等增加利润的科目,贷方减少。
计算净利润:
净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费用 + 其他收入 - 其他费用
其中,营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属借方科目,营业费用、其他费用和营业亏损等属贷方科目。
举个例子:
假设一家公司当月营业收入为 100 万元,销售费用为 20 万元,利息收入为 5 万元,营业亏损为 10 万元。则其利润表如下:
| 科目 | 借方 | 贷方 |
|---|---|---|
| 营业收入 | 100 万元 | |
| 利息收入 | 5 万元 | |
| 销售费用 | | 20 万元 |
| 营业亏损 | | 10 万元 |
| 净利润 | 95 万元 | 10 万元 |
通过借方增加、贷方减少的规则,可以正确计算出净利润,反映公司的盈利情况。
利润表中填的是贷方数。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根据会计规则,所有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均记入贷方,减少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均记入借方。
而在利润表中,收入、利润和留存收益等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项目被记入贷方,而费用、损失和分红等减少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项目被记入借方。
因此,在填写利润表时,需要将收入、利润和留存收益等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填入贷方,而费用、损失和分红等减少企业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填入借方。
这样填制利润表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为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