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贷款人应当:
审慎进行贷款审批,对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抵(质)押品情况等进行全面审查评估。
严格控制贷款期限和额度,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抵(质)押物的使用年限,贷款额度一般不得超过抵(质)押物评估价值的70%。
定期检查贷款使用情况,督促借款人合理使用贷款资金,并向贷款人提供贷款使用报告。
妥善保管抵(质)押物,并对抵(质)押物定期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其价值稳定。
及时掌握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贷款人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确保贷款业务规范有序进行。
对贷款业务实行风险分类管理,根据借款人的风险等级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确保贷款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根据《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贷款人应定期关注以下事项:
借款人经营情况
审查借款人财务报表,分析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现金流情况。
了解借款人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状况和经营风险。
抵押物情况
定期对抵押物进行评估,确保其价值与贷款金额相匹配。
关注抵押物的市场价值波动和变现能力。
贷款回收情况
监控贷款还款的及时性和足额性。
分析借款人提供的现金流量表,确认其还款能力。
贷款风险变化
评估贷款人经营情况、抵押物价值和贷款回收情况等因素,识别潜在的风险。
采取措施降低或控制风险,如调整贷款利率、要求提供额外担保或采取法律措施。
宏观经济环境
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借款人经营和抵押物价值的影响。
及时调整贷款策略和风控措施,应对外部经济风险。
定期关注上述事项,贷款人可以及时识别和应对贷款风险,保障贷款安全收回,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根据《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贷款人受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程序:
原则:
审慎经营原则
风险管理原则
合法合规原则
程序:
一、受理申请
1. 借款人提交贷款申请及相关资料。
2. 贷款人对借款人资质、项目可行性、担保措施等进行初步审查。
二、贷前调查
1. 现场勘查项目所在地,了解项目情况和当地市场环境。
2. 审核借款人财务状况、还款能力、信誉状况等。
3. 评估抵押物或质押品价值和变现能力。
三、风险评估
1. 综合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项目风险、抵押物风险等因素。
2.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贷款方案和授信额度。
四、签订合同
1. 双方就贷款金额、期限、利率、担保措施等内容达成一致。
2. 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相关合同文件。
五、发放贷款
1. 借款人按时足额支付首付款和相关费用。
2. 贷款人根据合同约定发放贷款。
六、贷后管理
1. 跟踪项目进展,定期检查借款人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
2. 对抵押物或质押品进行定期核查和评估。
3. 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