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认房又认贷”新政详解
上海市于2023年2月1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房地产信贷政策的通知》,出台“认房又认贷”新政。
所谓“认房又认贷”,是指在计算居民家庭可获得的住房贷款额度时,既要考虑家庭名下已有的住房套数(“认房”),也要考虑已有的房贷记录(“认贷”)。
具体来说,对于申请商业贷款购房的居民家庭,将根据以下规则计算可贷额度:
首套房:在上海无房且无房贷记录的,可贷额度为贷款价值比70%;
二套房:在上海已有1套房或有1笔房贷记录的,可贷额度为贷款价值比60%;
三套及以上套房:在上海已有2套及以上房或有2笔及以上房贷记录的,原则上不得发放个人住房贷款。
对于申请公积金贷款购房的居民家庭,可贷额度与商业贷款相同,但对于住房公积金缴交额较低的家庭,可贷额度可能更低。
“认房又认贷”新政旨在抑制投机炒房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减少投机性购房需求,有助于降低房价过快上涨的风险,保障刚需购房者的利益。
上海认房又认贷是什么意思?
认房又认贷是指在上海贷款购房时,除了认定购房者的名下房产数量之外,还会认定其名下贷款记录。也就是说,购房者不仅需要满足房子的认购资格,同时还需要满足贷款资格。
具体执行方式
认房:统计购房者名下拥有的住宅和商业用房数量,以及配偶名下的房产数量。
认贷:统计购房者名下正在偿还的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等债务。
作用
认房又认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炒房和投机行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其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提高购房门槛:通过认定贷款记录,增加购房者的资金压力,提高购房门槛,减少炒房和投资投机行为。
限制多套房贷:对于名下已有较多房产或贷款的购房者,认房又认贷政策将限制其再次获得贷款,抑制多套房贷现象。
减轻还款压力:通过认定贷款记录,避免购房者背负过重的债务,降低其还款压力,保障购房者的财务稳定。
平抑房价:通过遏制炒房和投机行为,认房又认贷政策有助于稳定房价,避免房价大起大落。
需要注意的是,认房又认贷政策的具体执行标准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政府政策而有所调整。
上海认房又认贷政策对刚买房的影响
上海实施“认房又认贷”政策,对刚买房群体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首付比例提高
该政策规定,有贷款记录的购房者再次贷款需执行首付比例50%,这对于刚买房人群来说,需要准备更高的首付金额。
二、贷款额度限制
“认贷又认房”政策下,房贷额度会受到个人住房贷款记录和公积金贷款记录的影响。此前已有贷款记录的购房者,再次贷款时额度可能会受到限制。
三、影响贷款条件
对于未结清贷款的购房者,再次贷款时贷款年限、利率等条件可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贷款办理。
四、房源选择受限
该政策对已有贷款记录的购房者来说,限缩了可购买房源的范围。满足首付条件的房源数量减少,可能会对选房造成一定限制。
缓解影响措施
为了缓解政策对刚买房群体的冲击,上海市政府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
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缓解首付压力。
加大租赁住房供给:增加保障性租赁房源,为刚需群体提供更多住房选择。
优化二手房市场:鼓励二手房交易,促进房价平稳发展,为购房者提供更多可选房源。
总体而言,上海“认房又认贷”政策对刚买房群体有一定的影响,增加了首付比例、贷款额度限制等。但政府出台的配套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策带来的冲击,刚需群体仍需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理性选择购房时机。
上海“认房又认贷”政策于2022年3月21日正式实施。
该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首套房贷款认房又认贷,即名下已有一套贷款住房,再购房时将认定为二套房贷款。
二套房贷款利率上浮20%的基准。
三套及以上贷款不能享受首套房或二套房贷款优惠利率,且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60%。
个人住房贷款偿还完成后,再次申请住房贷款时,仍认定为第二套住房贷款。
实施“认房又认贷”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投机炒房行为,稳定上海房地产市场。政策实施以来,上海二手房市场交易量有所下降,房价涨幅也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