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内连续十次开展放贷活动,构成非法经营。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从事生产、销售国家专营或者专卖的物品,或者其他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当事人未经许可,连续十次开展放贷活动,涉案金额巨大,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其行为已触犯非法经营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放贷不仅危害金融安全,也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高利贷现象滋生,导致借款人背负沉重债务,甚至陷入债务危机。因此,对于非法放贷行为,国家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公民应当增强金融风险意识,避免陷入非法放贷陷阱。发现非法放贷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金融秩序稳定。
两年十次放贷构成非法经营的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未经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许可,从事金融活动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其中,以放贷为目的,在两年内多次进行放贷活动,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认定为非法经营:
放贷总金额超过一定数额(具体数额由各地区规定);
具有非法牟利目的;
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对于两年内十次放贷的行为,如果符合上述条件,则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处罚措施如下: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放贷行为不构成非法经营,但违反了相关行政法规,也可能受到行政处罚。例如,《民间借贷管理规定》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无效。如果未经许可从事放贷活动,即使放贷利率符合规定,也可能受到罚款或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因此,在进行放贷活动前,务必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触犯法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