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农村金融创新的重要举措,是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具有以下重大意义:
一是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融资渠道,破解其资金瓶颈,有助于流转分散的土地资源,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二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通过抵押土地经营权获得贷款,农民可以用于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增加收入来源。同时,贷款资金流入农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三是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具有比较好的抵押属性,土地价值较为稳定,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为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提供法律保障。明确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合法地位,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保障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健全金融体系,提供贷款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
三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抵押物价值评估和抵押权登记,完善贷款管理机制,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认识。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知晓度和认可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积极参与抵押贷款。
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保障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健全金融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可以切实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广泛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抵押率
根据有关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率最高不得超过70%。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抵押权人利益,同时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益。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重要财产,也是金融机构开展抵押贷款业务的重要担保物。设定较高的抵押率有利于抵押权人提高贷款安全性,降低贷款风险。
如果抵押率过高,则会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益造成损害。一方面,高抵押率会增加农民的还款压力,加重其财务负担。另一方面,一旦借款人违约,抵押权人可以强制执行抵押权,导致农民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
因此,设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率为70%是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既能保障抵押权人的贷款安全,又能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抵押率可能低于70%,由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抵押物的价值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
《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于2019年11月由国务院颁布。该办法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
试点范围限定在符合条件的县(市)。试点期限暂定为3年。对抵押土地经营权的贷款实行风险补偿金制度。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抵押土地经营权期限。贷款利率由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的抵押贷款用途包括:
发展农业生产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住房建设
其他经批准的农业经营活动
《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该办法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工作
为更好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旨在探索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为广大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提供有力保障。
试点工作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化原则,重点在具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试点区域应具备一定的农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抵押登记体系。
具体工作中,重点任务包括:一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土地经营权抵押的适用主体、抵押期限、风险管理等内容;二是建立健全抵押登记系统,实现抵押信息及时便捷查询;三是探索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防范和化解抵押风险;四是加强金融机构监管,确保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五是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为后续推广奠定基础。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有效拓宽农民融资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助于带动土地流转,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稳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环境。要加强试点指导和评估,及时经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