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取得的收入。在会计账务处理中,营业外收入通常记在贷方。
原因如下:
增加资产或收益:营业外收入会直接增加企业的资产或收益,因此记在贷方。
非经营性收入:营业外收入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无关,属于非经营性收入。贷方通常用于记录非经营性收入。
资产负债表平衡: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的增加记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在贷方。营业外收入属于资产的增加,因此记在贷方,保持资产负债表平衡。
具体来说,营业外收入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现金等资产账户
贷:营业外收入
例如,企业收到利息收入 10,000 元,则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00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营业外收入通常记在贷方,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例外。例如,如果企业收到的捐赠是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则应记在借方。
营业外收入在会计科目中属于收益类科目,属于贷方。
当企业取得营业外收入时,需要将其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借方科目表示增加的资产或减少的负债,而营业外收入属于收入,属于贷方科目。
具体来说,如果营业外收入是由其他单位或个人欠款形成的,那么应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如果营业外收入是以现金方式取得的,那么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营业外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罚款收入、捐赠收入等各种来源的非营业性收入。这些收入不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但也能为企业带来收益。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营业外收入会显示在损益表中的营业外收入项目中。它与营业收入相加,共同构成企业的总收入。
营业外收入借方还是贷方表示增加?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取得的收入,不属于主营业务收入。在会计处理中,营业外收入的记账规则如下:
增加时: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现金"等科目。
减少时: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借记"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
因此,当营业外收入增加时,借方的"营业外收入"科目表示增加。这是因为借方总额表示增加,而营业外收入又属于增加型科目,所以借方表示增加。
举例说明:
假设某企业收到政府补贴收入 100,000 元,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收入 100,000 元
贷:现金 100,000 元
此分录中,"营业外收入"科目借方增加 100,000 元,表示营业外收入增加。
注意:
营业外收入仅仅表示在主营业务之外取得的收入,并不代表企业的净利润增加。还需要考虑企业在当期的其他收入和支出的情况,才能得出准确的净利润变动情况。
营业外收入增加计入会计分录时,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借方和贷方。具体来说:
1. 借方(资产/费用增加)
当企业发生营业外收入时,其所增加的金额会记入资产账户的借方。这是因为营业外收入属于企业在主要经营活动之外取得的收入,会增加企业的资产。例如:
政府补贴:记入「政府补助收入」账户(资产)的借方
投资收益:记入「投资收益」账户(资产)的借方
2. 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
营业外收入的增加也会影响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具体来说:
如果营业外收入来源于债务利息收入,则会记入「应付利息」账户(负债)的贷方
如果营业外收入来源于投资损益,则会记入「未分配利润」账户(所有者权益)的贷方
示例:
假设一家企业收到政府补助 100 万元。则会计分录为:
借:政府补助收入(资产)100 万
贷: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100 万
营业外收入增加时,其金额将计入资产账户的借方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这将导致资产增加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加,从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