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税首套房贷款个税专项扣除
为支持居民首次购房,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允许纳税人在借款购置首套住房时,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扣除条件:
纳税人本人及其配偶从未享受过该项扣除;
借款用于购买自住的普通住房;
首付款比例不低于购房总价的20%;
房贷利息支出的还款期限不超过25年。
扣除标准:
个人每月扣除上限为1200元,扣除年限最长为240个月(20年)。
申请流程:
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需在个税年度汇算清缴期内,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网站,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如购房合同、购房发票、贷款合同等。
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该项扣除将在纳税人次年的个税预扣预缴中予以扣除。
注意事项:
若纳税人已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利息扣除,则无法同时享受该项扣除。
购房后纳税人出售住房,扣除已享受的时间超过120个月的,需按规定补缴已享受扣除的个人所得税。
该项扣除为专项扣除,不计入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通过享受扣税首套房贷款个税专项扣除政策,纳税人可减轻购房负担,促进住房消费,助力实现安居梦。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为支持居民购房,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国家出台了“首套住房贷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该政策规定,对于纳税人首次购买自用住房且符合特定条件的,可在按揭贷款期间,从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相应金额的住房贷款利息。
扣除条件:
购房人为纳税人的首次购房行为。
购买的住房为家庭(含单身纳税人)名下在境内唯一自有住房。
住房贷款已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
扣除的住房贷款利息,为纳税人实际发生的且已用于自有住房按揭贷款的利息支出。
扣除标准:
2023年1月1日起,扣除标准为: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每年扣除额度不超过12万元。
二套住房贷款利息不再享受扣除。
操作流程:
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可在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按照规定填报《个人所得税专用附加扣除信息表》,向税务机关申请扣除。税务机关审核符合条件后,将按照规定扣除金额。
政策意义: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有助于减轻购房者财务负担,刺激住房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该政策也有利于促进家庭住房自有率提升,保障民生福祉。
扣税首套房贷款个税专项扣除计算公式
符合条件的首套房贷款利息支出,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扣除金额 = 实际支付贷款利息 × 12 × 扣除比例
其中:
实际支付贷款利息:指纳税年度实际支付的全部首套房贷款利息,包括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利息。
12:表示按月扣除的次数。
扣除比例:根据纳税人的购买时间不同,扣除比例有所差异:
| 购买时间 | 扣除比例 |
|---|---|
| 2019年1月1日(含)前 | 100% |
| 2019年1月1日 - 2022年12月31日(含) | 75% |
| 2023年1月1日及以后 | 50% |
举例计算:
假设纳税人在2022年1月1日购买了一套首套房,商业贷款利息支出为10万元,公积金贷款利息支出为5万元。根据公式计算,扣除金额为:
```
扣除金额 = (10万元 + 5万元) × 12 × 75% = 112.5万元
```
上述扣除金额可以从纳税人的综合所得中扣除,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达到节税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首套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有最高额度限制,2023年及以后纳税年度为100万元。
个税首套房贷专项扣除填报指南
为支持个人购房,国家对符合条件的首套房贷款利息支出提供个税专项扣除。具体扣除流程如下:
步骤一:核对扣除条件
1. 纳税人必须有符合条件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2. 房屋必须是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新购买的普通商品住宅。
3. 纳税人必须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
步骤二:准备资料
1. 个人所得税专用附加扣除信息表(简称专项附加扣除表)
2. 首套房贷款合同
3. 首套房贷款利息清单
步骤三:填写专项附加扣除表
在专项附加扣除表的“住房贷款利息”部分填写相关信息:
扣除年度:填写扣除年度,即纳税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的当年。
贷款金额:填写首套房贷款的总金额。
扣除数额:填写当年度实际支付的首套房贷款利息支出,最多不超过12000元。
步骤四:递交申报表
完成专项附加扣除表的填写后,将其连同其他相关资料一并递交至主管税务机关或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申报。
注意事项:
首套房贷专项扣除只能在纳税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后方可申报。
专项扣除属于年度扣除,纳税人每年应重新填报。
如纳税人申报有误,应及时更正申报,以免影响退税或补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