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的认定标准是年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含)。我国现行法律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没有具体规定,但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制定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自律规则》中定义的LPR,可以作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参考依据。
LPR是金融机构向最优质客户发放贷款时参考的基准利率,分为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两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2月,一年期LPR为3.65%,五年期以上LPR为4.3%。因此,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年利率高于14.6%(3.65%×4)或17.4%(4.3%×4)的贷款行为,均属于高利贷。
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超过36%且不超过年利率24%,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只需偿还本金及约定利息。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超过36%的,视为无效,借款人只需偿还本金。
需要注意的是,高利贷并非简单的民事违法行为,更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个人实施高利贷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实施高利贷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因此,对于高利贷行为,借款人应提高警惕,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同时,国家机关也应加大对高利贷犯罪的打击力度,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净化金融市场环境。
不超银行贷款利率 4 倍是否属于非法放贷
对于不超过银行贷款利率 4 倍的放贷行为是否构成非法放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根据《刑法》第 175 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 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 24%,但未超过年利率 36%,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因此,如果放贷利率不超过银行贷款利率 4 倍,但超过了年利率 36%,则可能被视为非法放贷。但如果利率不超过年利率 36%,则一般不会被认定为非法放贷。
在判断是否构成非法放贷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放贷方式、借贷目的、借贷人数量等。如果放贷行为具有明显的非法集资特征,即使利率未超过年利率 36%,也可能构成非法放贷。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超过银行贷款利率 4 倍的放贷行为是否构成非法放贷,最终需要由法院根据具体案情作出认定。
不高于银行利息的四倍算违法吗?
根据《民间借贷法》,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过此利率的部分属于非法利息,受法律保护。
因此,如果借贷利率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即不高于15.39%(2023年4月),则不属于非法利率,不违反法律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违法,但对于此类高利率借贷,借款人应谨慎对待,理性评估自己的偿还能力,避免陷入高额利息带来的债务风险。
民间借贷中还存在其他可能会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如:
暴力或威胁手段逼迫他人借款或还款;
以非法手段获取借款人信息,侵犯其隐私;
借贷合同含有格式条款,损害借款人合法权益。
对于此类行为,借款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高于银行利息的4倍算违法吗?
在我国,民间借贷利率受法律保护。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
超过四倍的利息属于高利贷
如果借款合同约定的利率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则属于高利贷行为。高利贷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超过四倍利息的部分。
法律后果
如果债务人在高利贷合同下还清了本金和超过四倍的利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高利贷合同无效,要求返还超出四倍利息的部分。同时,法院还可以对放贷人进行处罚。
注意点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贷款利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央行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整。因此,在借贷时应及时查询最新的银行贷款利率,避免误入高利贷陷阱。
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四倍的利息属于高利贷,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借款人应提高警惕,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