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重组贷款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了加强重组贷款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商业银行(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法人、自然人等借款人发放的重组贷款。
三、重组贷款定义
重组贷款是指借款人因遇到不可抗力或其他客观原因,导致其原有贷款出现逾期或即将逾期时,经与银行协商同意,对原有逾期或尚未逾期贷款进行调整或变更,并形成新贷款的业务。
四、重组贷款申请条件
1. 借款人具有继续经营能力和还款意愿;
2. 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逾期原因属于客观因素,不是恶意拖欠;
3. 借款人已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扭转财务状况;
4. 重组后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得到恢复,且重组计划可行。
五、重组贷款审批流程
1. 借款人提出重组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2. 银行对借款人进行尽职调查和信用评估;
3. 银行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重组方案;
4. 银行报上级机构审批通过后,与借款人签订重组协议。
六、重组贷款管理要求
1. 严格按照重组协议执行,及时跟进借款人还款情况;
2. 加强对重组贷款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定期对重组贷款形成不良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七、附则
1. 本办法由中国银保监会负责解释;
2.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银行重组贷款管理办法规定》旨在规范银行对企业重组贷款的管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该规定明确了重组贷款的对象、条件、程序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重组贷款的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可以申请重组贷款:
因行业周期性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暂时性经营困难,但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存在重组的可行方案,能够有效改善经营状况。
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重组贷款的条件
企业已采取有效措施自救,但仍不能解决经营困难。
企业已制定切实可行的重组方案,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重组后的企业具有偿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组贷款的程序
企业向银行提出重组贷款申请。
银行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评估重组的可行性。
银行与企业协商确定重组方案。
贷款合同签订后,银行发放重组贷款。
风险管理
银行应加强对重组贷款的风险管理,包括:
严格贷前调查,评估企业重组的可行性。
完善监测体系,定期检查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指标。
采取担保措施,降低贷款风险。
探索风险分担机制,与其他银行或投资机构合作管理重组贷款。
通过规范重组贷款管理,可以有效支持企业克服经营困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