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晚会曝光多起网贷平台违规行为,引发广泛关注。
其中,不少平台存在高利贷、套路贷等问题。如某平台年化利率高达36%,且在借款人未按期还款时,擅自扣取其亲友存款。
部分平台还采取骚扰催收、暴力催收等手段。如某平台雇佣催收人员对借款人进行言语辱骂、威胁恐吓,甚至上门威胁。
这些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高利贷不仅加重借款人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二次借贷、陷入债务泥潭。而套路贷通过隐瞒真实利率、设置陷阱等手段诱骗消费者借款,最后使消费者背上巨额债务。
骚扰催收和暴力催收则严重侵犯了借款人的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消费者在遇到网贷纠纷时,应理性维权。可向监管机构、消费者协会等机构投诉,也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谨慎借贷。在借贷前,应仔细查阅合同,了解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重要信息,避免落入网贷陷阱。
今年315曝光网贷完整名单
3月15日,中国消费者权益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一批违规网贷平台。这些平台存在虚假宣传、暴力催收、高利贷等问题,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以下为曝光的网贷平台完整名单:
融360: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贷款。
拍拍贷:暴力催收,威胁恐吓消费者。
趣店:高利贷,年利率高达36%。
360借条:虚假宣传,夸大贷款额度。
京东白条:暴力催收,致使消费者不堪其扰。
字节跳动旗下闪贷:诱导消费者贷款,造成严重债务问题。
快手旗下信用借:违规发放贷款,收取高额利息。
百度旗下度小满金融: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投资理财。
小米金融:暴力催收,导致消费者精神崩溃。
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借呗:控制消费者借贷,收取高额利息。
这些网贷平台的违规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金融市场的稳定。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保护消费者利益。
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避免使用这些违规网贷平台。若发现相关违法行为,可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今年315会曝光哪些网贷?
315消费者权益日临近,备受关注的网贷曝光名单即将出炉。根据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的曝光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套路贷:以低利率、无抵押等幌子诱骗借款人贷款,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垒高债务,迫使借款人陷入高利贷漩涡。
校园贷:针对在校大学生发放的高利贷,以“轻松借钱、快速放款”为噱头,导致许多学生陷入债务危机。
暴力催收:网贷平台非法或暴力催收债务,不仅侵犯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更对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
虚假宣传:网贷平台虚假宣传自己的贷款利率、还款方式和服务内容,误导借款人作出错误决策。
个人信息泄露:网贷平台在收集借款人个人信息时泄露或滥用,给借款人带来隐私安全隐患。
相关部门已部署专项行动,对网贷行业乱象进行重点整治。预计今年315曝光的网贷名单将成为整治行动的重点对象,为广大消费者营造更加安全的网贷环境。
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网贷平台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正规持牌的网贷平台。
仔细阅读贷款合同,充分了解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条款。
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借款。
遇到暴力催收或其他违法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315曝光的网贷平台乱象
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多家网贷平台因违规行为被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曝光的网贷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暴力催收:恐吓、滋扰借款人及其亲友,甚至采用非法手段收款。
高利息陷阱:利率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部分平台甚至高达数千倍。
虚假宣传:承诺无抵押、低息贷款,但实际操作却设置各种隐形收费。
诱导消费:以低首付、零手续费等噱头诱导消费者借款。
信用黑名单威胁:威胁借款人不还款将被列入信用黑名单,影响个人征信。
这些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金融秩序。监管部门已采取措施严厉打击网贷乱象,对相关平台进行处罚,并督促整改。
消费者在选择网贷平台时应谨慎,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正规持牌的平台,避免无证经营或非法集资平台。
仔细阅读贷款协议,了解利率、费用、还款期限等重要信息。
适度借贷,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
遇暴力催收或违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网贷行业的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应积极举报违规行为,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