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非法经营司法解释全文
第一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人数在二百人以上的;
(三)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四)具有其他情节严重的。
第二条 非法发放贷款,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个人非法发放贷款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单位非法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发放贷款人数在二百人以上的;
(三)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四)具有其他情节严重的。
第三条 借贷关系非法转让,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借贷关系非法转让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
(二)借贷关系非法转让次数在五次以上的;
(三)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四)具有其他情节严重的。
第四条 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金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
(二)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次数在五十次以上的;
(三)违法所得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四)具有其他情节严重的。
第五条 本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借贷非法经营司法解释全文内容最新消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20年8月20日发布,对民间借贷非法经营的司法认定作出细化规定。
一、非法经营界定
根据《规定》,民间借贷行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认定为非法经营:
1. 无合法经营资格,向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
2. 以营利为目的,向不特定对象长期、大量提供借款;
3.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借贷关系侵占他人资金。
二、认定标准
认定借贷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借款主体是否不特定;
2. 放贷频率和金额是否较大;
3. 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4. 是否存在非法占有行为。
三、法律后果
对非法经营的民间借贷行为,人民法院将依法予以取缔,并采取以下措施:
1. 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活动;
2. 没收违法所得;
3. 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4.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司法实践趋势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对民间借贷非法经营的认定趋于严格。人民法院重点打击利用民间借贷从事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对于符合《规定》规定的合法民间借贷行为,法院将予以保护,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借贷非法经营司法解释全文内容最新规定
为加强对借贷非法经营活动的打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2年12月1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一、非法放贷行为的界定
《解释》明确了非法放贷行为的界定,包括:
未经许可或者超出许可范围,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放贷活动。
年利率超过国家规定利率四倍以上,或超出国家规定利率一倍以上且借款期限不足一年的。
发放“套路贷”,即以虚假借贷为名,使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迫使借款人签订不公平借贷合同。
二、刑事责任的追究
《解释》规定,对于非法放贷行为,情节严重的,应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放贷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且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
非法放贷次数在十次以上的。
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其他规定
《解释》还对非法放贷的处罚数额、非法所得的认定、没收财产的范围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nh?m加强打击力度并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
广大借款人应注意,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借贷活动,避免陷入非法放贷的陷阱。同时,对于已经遭遇非法放贷的受害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