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未执行将承担
在法律程序中,逾期未执行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或裁定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逾期未执行将承担以下后果:
强制执行
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冻结、扣押被执行人的财产或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以实现生效判决或裁定的内容。
罚款、拘留
对于拒不执行生效判决或裁定的被执行人,法院可以予以罚款或者拘留。拘留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罚款数额最高不得超过十万元。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法院可以将拒不执行生效判决或裁定的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将受到以下限制:
信用受损,难以获得贷款、融资等信贷服务。
限制高消费,例如乘坐飞机、高铁等出行活动。
限制担任高级职务或从事特定行业。
纳入征信系统
逾期未执行的行为将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影响当事人的信用记录。这将给当事人带来诸多不便,如贷款申请困难、信用卡额度降低等。
刑事责任
在特定情况下,逾期未执行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例如,对于故意逃避执行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可能被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逾期未执行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应主动履行生效判决或裁定,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罚款拘留、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征信受损甚至刑事责任等严重后果。
逾期不执行法院判决的后果十分严重,可能导致权利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当事人将面临司法制裁。根据《民事诉讼法》,对于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当事人,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拘留、罚款
强制执行,包括冻结银行账户、拍卖财产等
追究刑事责任,构成拒不执行裁判、裁定罪
当事人可能面临失信惩戒。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当事人的社会信誉将受到严重影响,可能会受到以下限制:
限制出境
限制高消费
不能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董事
影响个人征信
逾期不执行判决还会影响法院的权威。如果法院的判决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将损害司法公正和执法效率,从而影响人们对法律的信心。
逾期不执行法院判决后果严重,不仅对权利人造成极大损害,也损害司法权威和社会秩序。因此,当事人应自觉遵守法院判决,及时履行义务,避免遭受不良后果。
逾期未执行判决 利息算利息吗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三条规定,逾期未履行的债务,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该利息为法定利息,即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对于逾期未执行的判决,是否应当计算利上利的问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判决利息属于法定利息,不应当计算利上利。另一种观点认为,逾期未执行的判决应当被视为一种债务,因此应当按照逾期利息计算利上利。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条中明确规定:“判决确定的债务,在执行期限届满后,仍未履行且未抗辩的,参照承兌匯票的规定,自执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债权人请求债务人支付的利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逾期未执行的判决应当计算利上利。具体计算方式为:在执行期限届满后,从执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至实际履行之日止,按照判决确定的债务本金加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
逾期不执行判决有利息吗?
根据法律规定,逾期不执行生效判决,人民法院应当追加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债务利息的计算方式如下:
自判决生效之日起至履行完毕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
对于迟延履行金钱债务的,利息按照欠款金额计算。
对于迟延履行非金钱债务的,利息按照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计算。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由被执行人负担。
如果被执行人在收到执行通知后,仍拒不履行判决,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强制执行,包括扣押、冻结、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处罚被执行人及相关责任人员,包括罚款、拘留、司法拘留甚至刑事制裁。
需要注意的是,债务利息的计算有期限限制。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债务人履行金钱债务逾期已满一年,债权人未主张权利的,债权人请求付利息的权利消灭。因此,债权人应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判决,以确保自身权益。
逾期不执行生效判决将产生利息,利息由被执行人负担。债权人应及时申请执行判决,以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