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息税前利润
有息税前利润(EBIT)是一个会计术语,在计算公司盈利能力时至关重要。它衡量的是公司在支付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计算 EBIT 时,需要考虑两大类费用:
利息费用:这是公司为贷款或债务支付的费用。
税前利润:这是公司在支付所得税前的利润。
EBIT 的用途广泛,包括:
衡量盈利能力:EBIT 可用于衡量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因为它是未考虑利息费用和所得税的影响的利润。
比较公司:EBIT 可用于在不同公司之间进行比较,因为它消除了资本结构和税率差异的影响。
预测未来现金流:EBIT 可用于预测未来现金流,因为它不包括非现金费用,例如折旧和摊销。
进行资本预算:EBIT 可用于评估潜在投资的回报,因为它反映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评估财务杠杆:EBIT 可用于评估公司的财务杠杆,因为它衡量了利息费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EBIT 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因为它提供了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清晰了解,不受利息费用和所得税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考虑 EBIT,企业可以做出明智的财务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并最大化其财务表现。
息税前利润(EBIT)为什么等于安全边际额乘以边际贡献率?
安全边际表示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的差额,衡量了企业在销售额低于预期的情况下仍能盈利的程度。
边际贡献表示每一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中超过可变成本的部分。它衡量了每一单位销售所增加的利润。
EBIT 的计算公式为:
EBIT = 销售收入 - 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
而安全边际额的计算公式为:
```
安全边际额 = 销售收入 - 盈亏平衡销售额
```
盈亏平衡销售额的计算公式为:
```
盈亏平衡销售额 = 固定成本 / 边际贡献率
```
将盈亏平衡销售额代入安全边际额公式,得:
```
安全边际额 = 销售收入 - (固定成本 / 边际贡献率)
```
将安全边际额代入 EBIT 公式,得:
```
EBIT = 销售收入 - 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
= 销售收入 - 可变成本 - (销售收入 - 盈亏平衡销售额)
= 边际贡献率 (销售收入 - 盈亏平衡销售额)
= 安全边际额 边际贡献率
```
因此,EBIT 等于安全边际额乘以边际贡献率。该公式表明,企业的利润能力(EBIT)取决于两方面:安全边际额(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之间的差距)和边际贡献率(每单位销售的利润贡献)。
息税前利润(EBIT)大于无差别点选择筹资,原因如下:
当 EBIT 超过无差别点时,融资成本的税前抵扣额大于使用该资金产生的额外收入。这意味着,在借贷成本和额外收益之间存在净税收优惠。
无差别点是 EBIT 的一个水平,在该水平下公司在使用债务和股权筹集资金方面没有差别。当 EBIT 较低时,股权筹资的税后成本较低,因为没有利息可以抵扣。但是,当 EBIT 较高时,债务筹资的税前成本较低,因为利息可以抵免税收。
通过利用债务筹资带来的税收优势,公司可以在不增加税后成本的情况下增加融资。这反过来又会导致 EBIT 的增加。因此,当 EBIT 大于无差别点时,息税前利润大于无差别点选择筹资。
债务筹资还可以降低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WACC 是公司筹集资金的平均成本,考虑到债务和股权的相对权重以及各自的成本。通过降低 WACC,公司可以降低其筹集资金的总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 EBIT。
当 EBIT 大于无差别点时,息税前利润大于无差别点选择筹资,这是因为:
债务筹资的税前成本较低,因为它提供利息税收抵扣。
税收优势导致 EBIT 增加。
债务筹资降低 WACC,从而进一步提高 E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