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不再统计
逾期不再统计,是从严控到放松管制的转变。长期以来,逾期催收已成为信用报告中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严重影响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
如今,逾期不再统计意味着央行将不再记录和展示逾期信息,这无疑是信用修复的重大福音。对于过往有过逾期行为的人来说,无异于一次洗白机会。他们可以重新获得良好的信用记录,摆脱逾期带来的负面影响。
逾期不再统计的实施,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信用修复和经济发展的重视。此举有利于激活信用市场,让更多的人和企业获得融资机会。同时,也能减轻过往逾期人员的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逾期不再统计并不意味着信用管理的放松。央行仍将建立健全失信者名单制度,对恶意失信行为进行记录和惩戒。这既是为了维护金融秩序,也是为了保护守信者的合法权益。
逾期不再统计是信用修复的重大进展,有利于激活信用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要加强失信者名单制度建设,避免失信行为的泛滥。在健全的信用体系下,诚信守约者将获得应有的回报,而恶意失信者也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逾期不再受理,即指在规定的时间内不采取指定行动,将导致相关申请、服务或权益失效。逾期受理的期限通常由法律、法规或相关组织明确规定。
逾期不再受理的规定旨在维护秩序和公平,避免因时间拖延而导致资源浪费、法律纠纷或社会混乱。例如:
诉讼时效:如果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提起诉讼,其诉讼权将因逾期不再受理而丧失。
行政复议:公民或组织不满意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必须在规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逾期将不再受理。
证件办理: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办理都有相应的受理期限,逾期将不再受理。
退换货: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如有质量问题,应在规定期限内申请退换货,逾期将不再受理。
逾期不再受理的规定具有强制性,相关组织或机构不得随意改变或免除。因此,在遇到涉及逾期受理的事项时,应及时留意相关规定,并在时限内采取必要措施,以免错过权益。
逾期超 90 天未纳入不良,实质是央行征信新规赋予逾期还款者的喘息机会。
此前,央行征信报告中逾期记录的保留期为 5 年,这意味着无论逾期多久,记录都会在征信中保存 5 年,对个人信贷造成长期影响。新规将逾期未还 90 天以内的记录调整为不纳入不良,有利于因一时疏忽或特殊情况未及时还款的个体改善信用状况。
这项调整体现了对借款人权益的保护,为其提供了修复征信的可能。同时,也能促使金融机构改进风控体系,更全面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对于个人而言,应把握好这一契机,按时还款,避免逾期。若出现逾期,应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争取协商还款方案,以免因逾期超 90 天而影响征信。还需要注意的是,新规不适用于恶意逾期的行为,如故意不还款或虚假征信。
逾期超 90 天未纳入不良,既是对逾期还款者的宽容,也是对金融机构风控的考验。个人和金融机构共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