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征信逾期人数激增
近年来,我国个人征信逾期现象日益严重。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个人征信逾期人数已达1.3亿人,逾期金额高达10万亿元。
逾期人数激增的背后,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信贷产品的普及,导致人们过度消费和负债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就业不稳定和收入下降,使得部分人群无力偿还债务。征信意识淡薄也导致了逾期现象的蔓延。
征信逾期不仅会损害个人信用,影响个人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业务的办理,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逾期贷款会导致金融机构呆坏账增加,进而提高金融系统的风险。同时,逾期现象还会降低社会信用水平,影响经济发展。
为了遏制征信逾期现象,需要多方协同努力。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合理发放信贷,避免过度负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征信监管体系,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宣传征信知识,提高全社会征信意识。
还需要关注征信逾期者的债务清偿问题。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帮助逾期者制定清偿计划,避免陷入长期债务困境。社会救助机构和志愿者组织也可提供必要的援助,帮助逾期者重返正常生活。
个人征信逾期现象值得高度重视。只有通过多方联动,采取切实措施,才能有效遏制逾期现象,维护个人信用,保障金融系统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个人征信逾期情况有所上升。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末,个人征信报告逾期记录为2353万条,同比增长38.1%。其中,信用卡逾期记录为1785万条,同比增长36.5%;贷款逾期记录为568万条,同比增长44.7%。
逾期人数比例方面,截至2020年末,个人征信报告中存在逾期记录的人数为3738万人,同比增长23.4%。其中,信用卡逾期人数为2985万人,同比增长22.3%;贷款逾期人数为753万人,同比增长28.6%。
从年龄段来看,2020年个人征信逾期人数中,30-3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44.2%;其次是20-29岁年龄段,占比为28.3%。可见,青年群体是征信逾期的高发人群。
从地域分布来看,个人征信逾期人数前十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河北,这些地区人口众多,经济活动活跃,也是征信逾期高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