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个人非法放贷罪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之一的规定,非法放贷是指个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批准或者注册,向他人发放贷款的行为。
2022年,非法放贷罪的立案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非法放贷数额较大:一般认为,非法放贷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属于较大数额。
2. 情节严重:例如,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 非法放贷年利率超过36%
- 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收贷款
- 骗取借款人抵押或担保
- 造成借款人家庭关系破裂或自杀等严重后果
3. 多次违法放贷:多次向不同借款人非法放贷,且累计放贷数额较大。
4. 其他情节严重:例如,非法放贷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是否立案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如果存在上述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可能会对涉嫌非法放贷的个人进行立案侦查。
个人非法放贷行为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公民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抵制非法放贷活动,避免遭受法律制裁。
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调整了非法放贷罪立案标准。
自诉案件标准:
违法所得数额不满三万元或者违法放贷金额不满十万元的;
催收方式未暴力催收或者实施其他非法手段致被害人轻微伤或者轻微以下伤害的。
公诉案件标准:
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至十万元以下或者违法放贷金额在十万元以上至三十万元以下的;
催收方式暴力催收或者实施其他非法手段致被害人轻微伤以上伤害的。
认定标准:
违法所得数额和违法放贷金额均指行为人通过非法放贷活动实际取得的非法利益。
催收方式是否暴力,应当综合考虑催收人员施加的人身攻击程度、催收手段的残暴性、对被害人身心损害后果等因素认定。
注意:
上述标准不适用于下列情形:
犯罪集团或者惯犯;
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对于达到公诉标准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2022个人非法放贷罪立案标准执行时间
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了非法放贷罪立案标准,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执行。
立案标准:
贷款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或者非法获利1万元以上的,即构成非法放贷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放贷情形的认定:
向不特定的多人发放贷款
利率明显高于国家规定的利率
采取暴力、威胁、恐吓等非法手段催收贷款
借贷合同无效或者违背法律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家庭成员、朋友之间的小额借贷,不属于非法放贷行为。
如果借贷双方之间存在争议,可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判决。
参与非法放贷的人员,包括借款人和出借人都将承担法律责任。
意义:
该立案标准的执行有利于打击非法放贷犯罪行为,保护金融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能有效遏制高利贷和“套路贷”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022年个人非法放贷罪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2022年个人非法放贷罪立案标准如下:
贷款合同违法。所签订的贷款合同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如利率超过法定上限、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等。
年利率超过36%。年利率高于36%,但低于60%的,视为高利贷犯罪。
年利率超过60%。年利率超过60%的,视为非法放贷罪。
非法放贷金额巨大。个人非法放贷金额在10万元以上,且以营利为目的的,属于非法放贷罪。
有暴力催收等非法手段。采取暴力、威胁或其他非法手段催收贷款的,构成非法放贷罪。
认定犯罪标准:
以营利为目的。非法放贷者以获取高额利息为主要目的,以放贷为常业活动。
非法放贷次数较多。多次以非法手段放贷,且多次获利。
造成严重后果。非法放贷行为导致被害人家庭破裂、企业倒闭等严重后果。
需要注意的是:
借款人向个人借款并非非法行为。
个人为亲友提供无息或低息借贷,不构成非法放贷。
认定非法放贷罪的数额,以本金和利息的总额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