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中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印花税是一项由国家对特定行为和文件征收的税种。在借款合同中,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为借款金额。
不包括利息的理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实施细则》第二条,借款合同的印花税计税依据为"借款金额"。而利息是借款人对出借人支付的资金使用费,不属于借款金额。
印花税税率
借款合同的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三。这意味着,每借款10,000元,需要缴纳3元印花税。
特殊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借款合同附期限的,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为借款金额与期限的乘积。例如,借款金额为100万元,期限为5年,则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为500万元(100万×5)。
缴纳方式
借款合同的印花税由借款人缴纳。一般情况下,借款人可以通过银行代缴或者直接到税务机关缴纳。
不缴纳印花税的法律后果
不缴纳印花税或者少缴纳印花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印花税,并处以应缴印花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借款合同印花税计税依据是否含利息
印花税是针对特定行为或文件征收的税款,其中包括借款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规定,借款合同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为合同载明的金额。
对于借款合同是否包含利息,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明确约定利息:如果借款合同中明确载明利息,则利息应包含在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中。
未明确约定利息:如果借款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利息,但约定按一定利率计收利息,则利息应视为借款合同金额的一部分,也应包含在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中。
无息借款:如果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无息,或者法律规定该类型借款无需计收利息,则利息不包含在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中。
而言,借款合同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否含利息,取决于合同中对利息的约定。如果合同明确约定利息或以一定利率计收利息,则利息应包含在计税依据中。否则,如无息借款或法律规定无需计收利息,则利息不包含在计税依据中。
印花税中借款合同包括:
1. 借贷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借款,一方放款,借款方应按约还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2. 借款协议:借贷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的补充协议,或借贷关系内容变更后签订的协议。
3. 借据: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书面凭证,记载借款金额、期限、利息等内容。
4. 借条: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具有债权凭证性质的书面凭证,通常简要记载借款金额、期限等内容。
5. 欠条: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书面凭证,承认欠款金额及还款义务,但约定还款期限不确定的凭证。
6. 现金借款合同:借款人约定向放款人以现金方式借款并按约定还款和支付利息的合同。
7. 信用借款合同:借款人约定向放款人以信用方式借款并按约定还款和支付利息的合同。
8. 互保借款合同:多个借款人约定共同向同一个放款人借款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合同。
9. 担保借款合同:借款人提供担保人或物来保证借款偿还的合同。
10. 抵押借款合同:借款人以特定财产作为抵押物来保证借款偿还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