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贷款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解决经济困难,但如果不加以控制,也容易陷入债务泥潭。近年来,高校发生多起大学生因网络贷款而轻生的悲剧,令人痛心疾首。
为了保护大学生免受网络贷款危害,高校应积极开展排查工作,从源头上筑牢防线。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主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网络贷款风险,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
畅通咨询渠道。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或热线,方便大学生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当他们遇到网络贷款纠纷或偿还困难时,能够及时获得支持和指导。
第三,加强家校联动。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经济状况和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学生有使用网络贷款的迹象,应及时介入,协助他们妥善处理。
第四,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规放贷的网络贷款平台进行曝光,并将其列入黑名单,禁止学生使用。同时,加强与执法部门合作,严厉打击非法校园贷行为。
第五,提供替代性资金来源。高校可以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经济负担。还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无息或低息的助学贷款,让学生以健康的方式解决经济问题。
大学生网络贷款排查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完善的防范体系,提高学生的网络贷款素养,切断非法校园贷的生存空间,才能有效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安全。
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调查对象为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共发放问卷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85 份,有效回收率为 97%。
二、调查结果
(一)网络贷款使用情况
有 128 名大学生(26.4%)表示曾经使用过校园网络贷款。
使用网络贷款的主要原因:应急支出(48.4%)、日常消费(36.1%)、人情往来(15.5%)。
(二)贷款金额及利率
大部分网络贷款金额小于 1000 元(85.2%),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平均利率为 25.6%。
(三)贷款偿还情况
74 名使用过网络贷款的学生中,52.7% 的学生能够按时足额偿还贷款。
24.3% 的学生曾发生过逾期还款,其中 8.1% 的学生逾期还款超过 3 个月。
(四)贷款对学业和生活的影响
58.5% 的学生认为网络贷款对学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等问题。
43.8% 的学生认为网络贷款对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增加经济压力、影响人际关系。
三、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关于网络贷款风险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贷款的认知和警惕性。
(二)完善监管措施
有关部门应完善校园网络贷款监管措施,打击非法网络贷款平台,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三)建立校园贷款救助机制
学校可建立校园贷款救助机制,为陷入网络贷款困境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四)鼓励理性消费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避免冲动消费和过度负债。
近日,教育部、央行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贷款的通知》(简称《通知》),从加强校园贷业务规范、加强贷前审核、加强贷中风险管理、加强贷后管理和保护措施、建立金融素养教育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网贷进行了规范。
《通知》要求,网贷机构不得向大学生发放校园贷,不得向在校大学生提供互联网贷款服务。同时,对现有大学生校园贷存量业务,要求网贷机构制定清收和处置计划,妥善化解风险。
《通知》还要求,网贷机构要建立完善的贷前审核机制,对申请学生进行全面评估,核实学生真实身份、在校情况和还款能力。对于无法提供有效还款能力证明的学生,不得发放贷款。
《通知》还要求,网贷机构要加强贷中风险管理,密切监测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及时发现并控制风险。对于逾期还款的学生,要采取有效措施催收,避免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还要求,网贷机构要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并提供必要的还款帮助。同时,要对借款人进行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还款能力。
《通知》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网贷市场,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于大学生网络贷款的调查报告
网络贷款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盛行,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学生。网络贷款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网络贷款的情况和影响,为大学生增强金融素养和避免过度负债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 100 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共包含 15 个问题,涉及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频率、用途、负债情况、影响等方面。
调查结果
1. 网络贷款频率和用途
52% 的大学生有过网络贷款经历,其中 25% 的大学生贷款频率超过 1 次。贷款用途主要集中于消费支出(55%)、学费支出(20%)和应急开支(15%)。
2. 负债情况
30% 的大学生存在网络贷款负债,平均负债金额为 2500 元,最高负债金额达到 7000 元。
3. 影响
网络贷款对大学生产生了以下影响:
财务压力:56% 的大学生表示网络贷款加重了财务压力。
信用受损:20% 的大学生因逾期还款而出现信用受损。
心理问题:15% 的大学生因网络贷款而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
调查结果表明,网络贷款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普及率,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过度使用网络贷款会导致财务压力、信用受损和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应增强金融素养,理性对待网络贷款,避免过度负债。
建议
为了帮助大学生避免网络贷款的负面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金融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贷款风险的认识。
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提供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收入。
建立网络贷款不良记录登记机制,保护大学生信用安全。